接種疫苗迫切 鼓勵需多管齊下

原文刊於:橙新聞-來論(2021年5月11日)
思路研究會

      變種病毒日前開始在香港傳播,給防疫工作增添了變數也響起了警鐘,不論是出於防疫需要,還是恢復正常生活、重啟經濟,接種疫苗都已經十分緊迫和必要,疫苗接種率目前尚不到兩成,距離群體免疫需要的六至七成仍有很大落差。特區政府需要盡快改善策略和部署,調整公共宣傳的重點,令市民充分知曉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群體免疫不足 抗疫難緩解

      疫情目前雖相對受控,但是稍有不慎仍可能爆發,況且變種病毒風險難測。與此同時,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病毒也難保不會繼續變種;過往的經驗已充分說明,即使嚴防「輸入」,風險也不可低估,因而防疫工作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防疫壓力恐有增無減,受病毒擺佈的防疫困局會長期難以擺脫。接種疫苗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機率,也是阻截病毒擴散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疫情爆發風險減輕防疫壓力,令香港有望擺脫困局,正常生活將有望恢復,社會也會重回正軌。因而加快注射疫苗形成群體免疫十分迫切、必要。

      與內地雙向免隔離通關、恢復經濟及正常生活是市民心中最迫切的期待之一,普及疫苗接種無疑能為此增加有利因素,市民應該積極配合。不過,特區政府應該為市民建立明確的心理預期,一方面繼續與內地做好溝通、協商,盡快確定恢復免隔離通關的基本條件,比如香港疫情控制到何等程度,疫苗接種率要多高等等。與此同時,也要讓市民清楚知曉,完成兩劑接種加14天,需時最少六星期,提早完成接種,可在恢復通關後盡快出行。

政府需有可控信息平台 確保有效公共宣傳

      在接種疫苗問題上,特區政府的公共宣傳的確有所不足。比如,接種計劃啟動之初,面對著種種「質疑」的聲音,特區政府一直強調接種的自願性,但對迫切性和必要性強調不足,未能讓市民對疫苗有足夠的重視。與此同時,不少媒體對接種疫苗後的死亡個案或不良反應個案連續突出報道,報道密度和「重視」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卻鮮有報道死亡與疫苗是否有因果關聯。密集的負面渲染,加上政府沒有及時、有力地從正面澄清、回應,不免加重市民對疫苗的憂慮。

      事實上,香港目前接種疫苗後的死亡個案集中在43至92歲,結合衞生署的數字來看,接種疫苗後的死亡人數佔比其實遠低於相應年齡段主要致命疾病的死亡率,而且目前也沒有死亡個案經證實與接種疫苗有關。有鑒及此,特區政府需要調整公共宣傳策略,定期綜合整理此類統計數字,並及時面向全社會做權威發布,打消市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也要利用好現有的各種信息渠道及公眾活動,不斷對市民宣講接種疫苗的正面價值,包括迫切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從而消除市民對疫苗的誤解。

      以上問題均說明,面對重大公共問題尤其是公共衞生問題,政府必須要迅速、及時傳遞給市民清晰、準確的信息,並與市民做好溝通。因而,建立完全由政府掌握及有足夠影響力的信息平台,對於促進特區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正面溝通尤其重要。

勿懼「谷針」質疑 多方面推鼓勵措施

      以色列、英國、美國等國家疫苗接種率目前居於全球前列,這除了因為疫情嚴重,民眾需求迫切之外,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積極推進及全社會的積極配合。

      放寬社交限制是積極接種疫苗最大的誘因,除了公共場所重開和「旅遊氣泡」之外,由於接種率足夠高,以色列已經取消了戶外「口罩令」。在逾3,900萬人口的美國加州,公共衞生部門表示,除表演、節日和體育活動等擁擠場合外,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戶外可不戴口罩。接下來還將允許在已經完成疫苗接種的人之間,不論室內室外均無需戴口罩或保持距離。

      不僅如此,要求返校學生全面注射疫苗的美國高校正不斷增加,目前已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加州州立大學等超過30所高校作此要求。與此同時,政府、公營機構或企業還從提供有薪假,接種補貼,贈球票、免費飲品、免費乘車等種種方式,鼓勵居民積極接種疫苗。

      反觀香港,除了適當放寬社交措施的「疫苗氣泡」和「旅遊氣泡」,本地幾乎再沒有促進疫苗接種的誘因。特區政府接下來不應該再擔憂外界所謂「谷打針」的質疑,首先應該考慮給予完成兩針接種的市民進一步放寬社交限制,開放更多的公共場所。此外,也可借鑑上述國家的有益思路,更加主動推出多方面的鼓勵措施,同時帶動企業學校等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進疫苗接種。

接種疫苗迫切 鼓勵需多管齊下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