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中華文化軟實力 港產電影新路向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A12(2021年12月25日)
香港福建商會理事長、思路研究會創會會長 丁良輝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重要的一部分,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不能輕視,而推動文化輸出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那麼香港不但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吸引力,也要有能力向海外推廣中華文化。香港電影產業曾經電照風行,今日優勢仍在,接下來應該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內核,創作、拍攝更多優秀電影,推動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促進與海外民心相通,助力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

西方媒體持續渲染 損中國形象

       軟實力並非抽象概念,對於建立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公信力和凝聚力有重要作用,與國家發展利益直接相關。近300年來,歐美國家憑藉經濟優勢,持續向全球進行文化輸出;時至今日,即使這些國家在經濟、政治、科技等多方面領先全球,仍未放鬆文化輸出,力求持續壟斷國際事務話語權,可見軟實力的重要性。

       由於國際話語權相對薄弱,以及西方媒體持續多年渲染中國威脅論,令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恐慌不斷加劇,同時不斷制定針對中國的國際政策。這不但損害了中國國家形象,也讓中國在科技、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發展利益直接受損,例如限制中國科技產品進口和應用,國際經貿、海外投資進一步針對中國設置壁壘等;「反華」政綱甚至成為一些西方保守派政客獲取民眾支持的手段。因此,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國際話語權,已經迫在眉睫。

       通過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讓西方社會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當代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全面、立體地認識當代中國,理解中國發展理念和價值觀,對改變偏見、促進民心相通有顯著作用。

      電影是最受民眾歡迎的文化產品之一,是文化傳播中極其重要的角色。香港電影產業有逾百年歷史,一度馳名海外,尤其在東亞,影響力甚至媲美荷里活;雖然目前有所式微,但高水平的製作團隊和完善的拍攝基建仍在,電影創作環境亦相對比較自由,監管較寬鬆,主創人員製作風格靈活,了解海外市場和受眾的欣賞習慣、價值觀念和評判標準。這些都說明,香港完全有能力利用電影推動中華文化傳播。

兩地取長補短合作 講好中國故事

      優秀的劇本是製作優秀電影的第一步,如何選擇合適的素材,透過影片更進一步傳播好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卻未必是香港的製作團隊所擅長。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常在「自由」、「法治」、「人權」等方面指摘中國,就有關題材創作影視作品或紀錄片,是澄清這些偏頗指摘、消除負面印象的有效做法。不過,有關題材非常敏感,不能由民間任意選材、創作,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有見及此,推動兩地文化產品合作創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創作高水平的影視作品尤其必要。特區政府應該積極推動、鼓勵香港與內地在電影等方面合作創作,比如可由內地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影視創作素材或共同創作劇本,然後由香港方面拍攝、製作和包裝,並面向海外發行。

      除此之外,香港藝發局、電影發展局皆有資助計劃促進電影業發展,其中電影發展基金下還設有專門的「劇本孵化計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也提出,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培育新晉導演和編劇人才。未來應該透過這些計劃,更積極資助、鼓勵創作有助傳播中華文化的電影作品。

      傳記電影講述的是真人真事,往往比其他題材電影更能夠打動人,主角的經歷也更能夠展現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風貌。中國有悠久的古代史,以及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當中有大量卓越的歷史和現代人物,但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製作傳記電影,卻寥寥可數,雖然背後成因複雜,但不可否認與影片的講述方式直接相關。

調整講述方式 傳記電影收效可觀

      對於傳記電影,內地慣用相對比較直白的手法,直接展示主角意志堅韌、人格高尚和光輝事迹等「光環」;而國際上成功的人物傳記電影,普遍重點講述主角如何由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變為一個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尤其重點刻畫主角身陷困境或面臨艱難抉擇時的心理變化,這種真情實感不但更能打動受眾,也為傳遞人文精神、民族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空間。

       如香港與內地未來能夠各自發揮優勢,借助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豐富的優秀人物題材,合作創作出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傳記電影,對增加中國電影在海外的影響力會收穫可觀的效果。

      將電影產業與海外推廣中華文化充分結合,鼓勵兩地合作創作,除了創造經濟價值,還能產生社會效益,一方面能夠為電影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帶動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另一方面亦能夠提升香港的文化吸引力,塑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製作更多以中華文化為內核的優秀作品,也能為國民教育提供更多優質素材。

增中華文化軟實力 港產電影新路向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