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策略待推敲

     新冠肺炎疫情襲擾全球已經兩年,新加坡科學、理性、務實的防疫策略,在全球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兩年來,新加坡政府為抗疫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和路線圖,透過靈活、細緻、立體的防疫政策循序漸進地推動,努力在推動社會恢復正常、國家恢復開放與疫情防控之間取得了平衡。因而即使病毒肆虐,新加坡仍能保持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時還能依既定路線,有序放寬防疫措施、推動開放,其中不少措施和思路可推敲。

防控步步為營 有序推動解封

     疫情爆發至今,新加坡總計超過103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1,200人,總死亡率約0.1%。過去近一個月,新加坡有約於40萬人確診,其中99.7%是輕症或無徵狀,需要使用氧氣機和進入ICU的重症患者分別為0.2%和0.04%,死亡率為0.05%。新加坡衛生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新加坡整體死亡率與2017年幾乎持平,是疫情之下全球死亡率升幅最低的國家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加坡爆發初時,為阻斷病毒傳播,政府也曾祭出嚴厲措施,封關、停課、禁聚、手機追蹤,公共場所實名登記等手段一應俱全,每天還會安排執法人員、安全距離大使總計逾三千人上街,確保民眾保持安全距離、戴好口罩。

     在此之後,因疫情逐步受控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新加坡政府提出分三階段逐步放寬社交、人流限制措施。然而解封會帶來很高的疫情反彈風險,因此政府明確要求防疫不可掉以輕心,每一階段都必須嚴格執行相應的社交限制措施,到了第三階段亦不例外。同時,接種疫苗、多種形式的病毒檢測、嚴密追蹤、執法等等防疫手段亦不放鬆,確保平穩進入下一階段。2020年6月,新加坡正式啟動第一階段解封,同年十二月進入解封第三階段;2021年下半年因疫情反彈,防疫措施暫時退回解封第二階段;日前,根據現實情況,防疫措施再度放寬。正是步步為營的有序推進,增強了民眾的抗疫信心。

詳定解封藍圖 五目標四措施

     2021年6月,疫情爆發已經超過一年,新加坡政府發現社會、經濟已經對抗疫「精疲力盡」,難以繼續承受封閉。另外,新加坡與香港同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結構亦非常類似,以金融、貿易、創科為主,高度依賴對外開放。如果長期封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將受到威脅。因此在三階段解封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詳細的「解封藍圖」,走向「新常態」,逐步開放經濟、社交和旅遊活動,既令全社會看到防疫的曙光,也能提高國際社會對新加坡抗疫成功的信心,有助維持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解封藍圖」包括五大目標,第一是確診者多數無症狀或只是輕症,可自行在家中康復,不會對醫療系統造成過大負擔;第二是不需要大規模嚴密追蹤,民眾可以自行檢測並自行隔離;第三是不再關注每日確診人數,重點關注重症患者;第四是恢復舉辦大型活動,企業可以如常運作;第五是與低風險國家和地區相互免隔離入境。

     而進入「新常態」需要四大措施,主要包括普及接種疫苗;普及自行檢測,提升检测和筛查效率;不斷改進治療方法,有效治療危重病患,降低死亡風險;鼓勵民眾肩負社會責任,配合防疫措施。新加坡政府據此擬定了廣泛的計劃,促進有關措施能夠高效落實。

充分製造誘因 促進接種疫苗

     新加坡高水平的免疫基數加上高效的醫療系統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風險,為開放提供了防疫保障。作為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兩劑疫苗接種率現時已經超過92%,第三針接種率至少71%。新加坡政府從疫苗一問世便提出了多項策略,透過政府、醫護、社會相互配合有序推進接種。長者是感染病毒最高危人群,最需要疫苗保護,因此新加坡政府利用多種措施確保長者能夠盡快接種疫苗,比如疫苗接種計劃啟動之初只向長者開放,長者接種疫苗不用預約登記,隨到隨打;如行動不便,還會提供登門接種服務等等。現時,新加坡60至80歲各年齡層完整接種率皆超九成。近日將為80歲以上、院舍院友,以及慢性病人士等高風險人群啟動第四針接種服務。

     在接種疫苗初期,新加坡民間同樣擔憂過疫苗安全性。為減少民眾擔憂,提高接種積極性,政府一方面加強宣傳,提高民眾對接種的信心和迫切感;另一方面是舉辦線上線下專家講座,詳細解釋疫苗的運作原理,再聯同義工進行家訪或街站為民眾釋清疑慮。政府公開有關疫苗安全、風險的信息及時透明,民眾可充分掌握疫苗的權威資訊,謠言和陰謀論便不攻自破。

     有研究發現,面對有關疫苗的資訊,長者普遍更相信親屬。因此政府特別呼籲親屬要鼓勵家中長者接種疫苗,並且鼓勵親屬陪伴長者前往接種,幫助長者克服對接種的恐懼;至於獨居長者,鼓勵社區義工陪伴接種。

     與此同時,政府亦積極為民眾接種疫苗提供醫療支援,比如會安排醫生進駐接種中心為民眾進行身體狀況評估;亦推出「疫苗致傷經濟援助計劃」,為接種後出現嚴重副作用人士提供最高約五萬港幣資助,並為死亡者提供約130萬港幣賠償,這些措施大幅提升市民接種疫苗的安全感。

     另外,新加坡政府還透過積極營造想正常生活就要打疫苗的氛圍和「解封路線圖」為民眾接種疫苗製造誘因,民眾在餐廳內用餐,進入商場、景區等絕大多數公共場所,乃至辦公場所都要完成接種疫苗,未完成接種會處處受限。2021年底推出了更加嚴厲的措施,合資格人士倘未接種疫苗,一旦染疫,政府將不負責醫療費用,冀此進一步提升疫苗覆蓋率。

善用醫療資源 及時有效治療

     對於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新加坡政府採用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實際情況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原則。首先,除了要求民眾使用手機追蹤App或防疫追蹤器之外,大力推廣民眾自行進行抗原檢測,盡可能快速發現感染者,現時新加坡每日新增個案中逾八成屬自行檢測,不到兩成來自核酸檢測。

     第二,保證新冠病患獲得及時、有效治療,關鍵是要保證醫療系統不超負荷。為了善用醫院設施和床位,確保有需要的病患獲妥善治療,同時避免醫療系統崩塌,政府推出「居家康復計劃」,允許輕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在此期間,政府會密切留意病患的健康情況,亦會提供全天候遠程醫療支援。確診者及同住家人必須每天自行做快速檢測並呈報,政府呼籲病患每天監測各項健康指標,比如使用政府派發的血氧機監測血氧水平,一旦病情惡化要立即求醫。

     不過,為防止交叉感染或輕症變重症,感染者需滿足一系列條件才能居家,比如年齡需為12至69歲、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同住者中沒有80歲以上長者、孕婦或高感染風險人士,以及家中設有附獨立浴室的房間供隔離用,同住家人也必須登記為密切接觸者同步隔離。如不能滿足以上條件,就必須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基層分流病患 避免醫療擠兌

     第三,通過完善的基層醫療體系,從基層分流病患。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建立的公共衛生防範診所計劃(PHPC)是基層醫療體系的重要一部分,合資格的私營診所可以自願加入計劃,其後便能獲得政府在藥品、物資、培訓、資金等多方面支持。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關診所會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行動,利用統一地診斷、轉介等協作機制,令一般疾病儘量在診所就診而無需去醫院;還會協派發放藥品、注射疫苗等,做到公私營醫療機構高效協作。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新加坡政府重新啟動PHPC計劃,成功動員九百間綜合診所和私家診所參與,充分統籌公私營醫療資源,不但有效為醫院分流了非新冠病患,還為居家康復的確診者提供了有效的醫療支援。新一波疫情自2021年底爆發之後,新加坡日新增個案接連過萬,最高峰時一度超兩萬,而同時住院的新冠病患最多千餘人,醫療資源一直可控。

     第四,積極引進全球領先的多種治療方法,並充分利用緊急法例快速批准投入使用。 比如「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Regen-COV2)、Sotrovimab等藥物都曾在第一時間獲得新加坡衛生部批准使用。

放寬海外入境 鞏固國際地位

     嚴格封閉措施,給新加坡對外交往帶來過不小的問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亦曾表示,與新冠共存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必須恢復與世界的聯繫,特別是要重新開放邊境並確保安全。2021年下半年,新加坡開始試行「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計劃」(VLT),逐步允許來自疫情已受控國家並且已接種疫苗人士,在滿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免隔離入境,最終目標是各國人士都可以免隔離進入新加坡。新加坡還依風險程度將有關國家分類,風險等級最低的只需入境後24小時內自行完成檢測並呈報政府網站;風險等級最高的,入境後須進行不只一次核酸檢測。

     VLT一度令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數字飆升,但因為疫苗接種率高,重症及死亡率低,同時醫療資源充足,再加上本地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因此政府並未直接「熔斷」VLT,而是相應收緊入境防疫要求,同時暫停新增適用國家和地區。VLT計劃現時已放寬至32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普遍被認為有助於新加坡重新與全球建立連結,鞏固國際重要樞紐地位。

     抗疫將是一項長期工作,離不開民眾積極配合,因此政府必須要與民眾建立足夠的信任。新加坡的經驗顯示,政府與民眾溝通防疫政策必須密切而且清晰,尤其要清晰提出防疫路線圖和防疫目標,否則社會很容易出現抗疫疲勞,還會在民眾心中造成政府欠缺章法、朝令夕改的印象,不但影響管治威信,也會消磨民眾配合防疫政策的積極性,最終影響防疫效果。

     新冠病毒並不會完全消失已是全球共識,在疫情防控、經濟民生和對外交往之間取得平衡,是摆在所有國家和地區面前的管治難題。政府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短中長期規劃,多管齊下制定綜合政策,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新加坡的經驗說明,依靠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並且細緻、嚴謹、靈活的防疫措施,加上民眾的積極配合以及疫苗高接種率,在面對放寬防疫措施和擴大開放帶來的防疫風險時,同樣可以獲得較高的保障。這種思路,對於迫切需要開放,又擔心疫情失控的地區值得推敲。

新加坡抗疫策略待推敲
Free Web Hosting